图书出版业“超长预售”惹争议_今日热搜__轻舞信息网轻舞信息网

轻舞信息网
家电维修服务网站

图书出版业“超长预售”惹争议

□金陵晚报/紫金山新闻记者 江芬芬

曾经广受诟病的服装“超长预售”现象,正在图书出版业上演

部分网文纸书和IP类图书动辄预售周期长达数月,有网友更是吐槽:时隔20多个月,购买的书仍然没有发货,“这是书还没写完吗?”在业内人士看来,预售可谓图书出版业的营销“利器”,但一旦陷入预售周期模糊不清、预售周期过长、产品延期或始终不发等纠纷,预售制也就随之“变味”

2021年预售的书,2023年仍然没发货

商品预售制是消费者在产品上市之前预先付费,商家在预售达到一定数量后,才投入正式生产和发货的模式

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,南京姑娘张宁想趁着电商平台推出促销活动,选购几本书

她发现,在这些书的购买页面上,商家均标明“预售”,且付款后60天内才发货

如此长的预售期,让张宁有些犹豫,“这是书没写完,还是没去印刷?”

记者发现,类似的吐槽并不少见

有网友发布的晒单显示,2021年7月31日下单购买了一本预售图书,至今年4月份,相隔616天,这本书仍然没有发货

由于预售周期过长,有人感慨,“我等到都忘了买过这些书……”有人下单考研参考书籍,书发货时,只剩几天就要考试了

付出足够的时间和耐心,就能等到心仪的书吗?答案是否定的

另有网友透露,一本预售价为273元的书,商家拖了近两年不发货

自己申请退款,只退了216元,理由是退款要扣20%的手续费

在黑猫投诉平台上,与此相关的投诉屡见不鲜

为了逃避超时发货的责任,有的商家发出的书籍“货不对板”,有的干脆以水笔等物品替代,让买家欲哭无泪

路人粉深受其害,“营销利器”沦为“消费陷阱”

有着多年出版经验的凤凰壹力总编刘文莉告诉记者,在图书出版业,预售可以理解为图书宣传的一种营销方式

商家销售图书需要先行入库再正常发货,一般而言,图书下号至印厂到书籍入库,时间周期是7-10天

为了造声势、促销售,一些出版方和经销商会利用这个“真空期”,联手推出预售活动

“结合行业运作流程,预售周期一般应控制在15天内

如果时间过长,比如三个月到半年以上,就很难认定为正常的营销行为了

”刘文莉直言

记者注意到,超长预售的“重灾区”为网文纸书和IP类图书

这类图书侧重于休闲阅读,粉丝效应明显,消费群体以年轻人为主

对于“超长预售”,有店铺工作人员如此解释:读者购书后会附赠签名和赠品,要等作者签完名,出版社才会开始装订

对此,刘文莉并不认同,“出版商应该在下印厂之前就准备好此类工作,签名页和书签赠书先交给作者,作者忙作者的,出版商忙出版商的,到图书装订时予以合并

这并非超长预售的理由

记者接触的圈内人士表示,“这类书籍的作者或者IP本身有一定的流量热度,粉丝心甘情愿先埋单,出版方乐得先把钱收了,双方可以说是一拍即合

”他指出,目前图书出版业“超长预售”的争议焦点在于预售周期模糊不清、延期或始终不发货、商家单方面中止合同等,这让相当一部分路人粉深受其害

据了解,图书出版行业利润并不高,随着大量低价书涌入电商平台、直播间,市场各方的生存空间进一步被挤压

中小出版商、平台通过“超长预售”,固然能将库存成本、时间成本转嫁于消费者,但一旦预售订单不理想或市场稍有风吹草动,实力不足的他们仍然无法逃避经营风险,导致图书预售制沦为“消费陷阱”

电商平台应担责,“超长预售”不能“超长待机”

在业内人士看来,商家对预售商品设置超长预售期,即便在形式上履行了告知义务,但实际上是利用经营优势地位牺牲消费者权益

此前,江苏省消保委曾发布消费提示,对于一些市场前景尚不明朗的产品,采取预售模式确实可以有效地控制商家经营生产的成本,从而整体降低它的价格成本,同时也为消费者带来优惠;但如果一些商家只是利用预售、甚至“超长预售”,延长消费者的时间成本来规避备货、退换货等正常经营风险,则为不合理

其本质是商家变相减轻了自己的责任,也侵犯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

近年来,“超长预售”大有蔓延之势,原因之一在于惩戒力度小、商家违约成本低

江苏省消保委认为,针对商家盲目预售、恶意延迟发货等行为,电商平台应担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,健全预警机制,强化监管

对消费者来讲,遇到预售等促销活动,应仔细确认商品发货周期,对不合理的“超长预售”霸王条款不能忍气吞声,可以向当地或者平台所在地的消协组织进行投诉,请求有关消协组织进行调解处理
 拔打报修电话
赞(0) 打赏
欢迎转载分享:轻舞信息网 » 图书出版业“超长预售”惹争议
分享到: 更多 (0)

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

非常感谢你的打赏,我们将继续给力更多优质内容,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!

支付宝扫一扫打赏

微信扫一扫打赏

-轻舞信息网

在线报修网点查询